首页

女主之家踩踏论坛

时间:2025-05-26 06:20:50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60872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台湾云林侦破上亿元新台币诈骗案 33人遭起诉

一大早,在大沙枣海子,记者见到了阿拉善右旗自然保护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刘维斌。他正手持平板电脑,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系统上记录巡护数据。

如何能不再让订民宿沦为“开盲盒”

目前,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聚集近400家相关企业,其中包括规上企业130余家;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累计培育了相关上市企业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9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火炬企业97家。

深江铁路江门段首个连续梁开始浇筑

据悉,本次调研范围主要包括华山主景区及仙峪、翁峪、黄甫峪等附属区域,分为资料搜集、实地测绘、资料整理汇编等工作阶段,通过照片拍摄、文字记录、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华山景区内摩崖石刻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调研团队对石刻尺寸、倾角、方位等基本信息、保存现状和病害情况(如流水侵蚀、生物病害等)进行了详细记录。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在荔湾湖公园的湖底有三处“龙船窦”,分别埋藏了泮塘首二三约、四约和五约的龙船。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泮塘村民们会把龙船从水里捞起来,沉寂一年的龙船再次被“唤醒”,为一年一度的龙船盛事做好准备。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2024年第一批典型执法案例(非煤矿山)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